9月7日,燕山大学举行复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校门落成仪式。
回眸岁月,这座新校门折叠了时光之河,将历史与当下重合,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时空——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中国的高教发展篇章中,有一段辉煌的“中央部委行业办学”历史。
彼时,百废待兴,第一个五年计划如火如荼。为适应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重工业等国家重点领域的行业人才在那个年代成为亟需。中央其他部门纷纷创办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并对其直接管理——这便是部委直属行业类高校的由来。它们在之后的五十载岁月里各自闪耀,挑起了为国家工业发展输送人才的历史重担……
然在一次次嬗变中,有200余所高校卸下“部属”的身份,历经洗礼、重生。它们的前世今生,会是怎样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呢?
约200所高校,取消部委直属时间进度条拉到1998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决定》,决定对原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等9个部门改组,要求这些部门所属的93所普通高校原则上改为以地方管理为主。自此,开启了部属高校划转地方的管理体制改革。
展开剩余81%随后,1999年3月,国务院继续将原兵器、航天、船舶、核工业等军工总公司所属的18所院校撤销部委直属;2000年初,又进一步对水利部、铁道部、建设部、交通部等49个国务院部门管理的高校进行调整,新增97所高校不再由部委直接管理。
经过三次大调整后,原来由62个国务院部门管理367所普通高校,变为由10余个部门管理的120所左右,部属高校数量缩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所高校被取消部属直属,故可称之为“原部属高校”(即曾经是部属高校,但如今已是省属高校)。
注:下表不含当前的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务院部门直属高校。
为什么部委不再直接办学了?
有学者解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逐渐形成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办学格局,由此带来一些重复设置、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一改革不仅从根本上打破了这一局限,还有利于克服高等学校规模偏小、单科性院校多、专业偏窄等弊端,整合优质资源,促使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此外,高等教育形成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管理为主的新体制,也有利于学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行业底蕴,历久弥新尽管丧失了一些中央部门的支持,原部属高校出现“去行业化”的趋势,但它们并未就此沉寂,而是重新调整办学思路,在改革阵痛中浴火重生。
得益于扎实的行业办学基础,不少原部属高校成为特定行业教育领域的核心支柱,它们与行业产业血脉相连,将资源聚焦特定学科,深度钻探学科前沿,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翻开国内高校的学科“实力簿”,将高校曾经隶属的行业部门与自身强势学科作对比,发现二者是如此的高度重合!
在一贯婉约的江南烟雨中,有一所学校竟与核工业有着血脉渊源,它便是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2000年随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现是特种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单位。学校在放射医学领域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其放射医学学科既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又是江苏省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相应的特种医学学科也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居全国第3名;再加上我国放射医学领域的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于此,苏大为国家核安全事业、辐射防护前沿科学研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直属邮电部的南京邮电学校。作为通信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南京邮电大学始终与中国通信产业同呼吸,从新中国第一台单路载波机、第一台全继电自动交换机、第一个可视电话系统,到助力华为研制成功国产程控交换机,再到1G-4G发展历程中的标准制定和关键技术突破,南邮人有力推动民族通信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跃升。
南京邮电大学校史沿革
南京工业大学则有着化工部、建设部的双重部属背景,这一优势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厚植土壤,如今发展势如破竹,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位居全国第四。
从南往北,高教版图增添了几分厚重。
阅览中北大学的历史册,学校几经变迁,从隶属重工业部兵工总局的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到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的太原机械学院,再到隶属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华北工学院,始终与兵器行业相生相伴。
时至今日,这所军工强校仍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报国之志。学校累计培养的30余万名毕业生中,超过1/3投身国家重点领域和国防相关单位。那些扎根中北大学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全国重点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则以生命铸造国之重器——上承“九天”之梦,自主研发“火箭黑匣子”,充当中国航天飞行的坚实“记忆者”;下接“五洋”之志,攻克高灵敏矢量水听器与深海探测技术,实现声呐系统远距离、微体积和高精度三重跨越,成为浩瀚碧波中祖国脉搏的“守护者”。
中北大学前身——太原机械学院
曾是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积淀了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等相关院系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其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学科分别位列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3名、第5名。
有着相似背景的还有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昆明工学院”,后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先后隶属原高等教育部、原冶金工业部、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发展至今,昆明理工大学的冶金工程学科在国内首屈一指,位列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4位,已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贡献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成果。
好的大学不胜枚举。一些高校“校名如其人”,比如曾隶属原林业部的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曾为原商业部直属高校之一的浙江工商大学,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直属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司法部直接管理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等,它们在高教界独特而耀眼,开拓出一条别具一格的办学之路。
这些原部属高校的光辉岁月,很难用文字叙述完整。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高教格局变革,原部属高校们除了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更需平衡“传承”与“创新”。唯有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立足传统学科的“根”,并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开辟新路,方能突破瓶颈,在百舸争流中继续挺立潮头!
发布于:上海市美港通证券-配资推荐-炒股配资知识-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