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西装的“自己人”:核潜艇泄密背后的内鬼与疏忽
夜里,老家院子里的狗又叫了起来。母亲说,前些年村里丢过一头羊,后来才知道是外地来的小偷混进来的。其实大事小情都是这个理——最怕的不是远方的小偷,而是打着熟脸、穿得体面的“自己人”。最近看新闻,那些被攻破的军事基地、流出的机密文件,让我忍不住想起这句土话:防火防盗防熟人。
上个月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服务器被黑客撬开,就在普京还没从新核潜艇下水仪式的余温中回过神来。那艘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本该是俄海军的新王牌,可谁想到舱室分布图和作战记录早已成了乌克兰情报部门桌上的资料?网上甚至流出几页原始文件封面,看着冷冰冰,却像极了小时候村支书把账本落在麻将桌上的狼狈。
美国也没能独善其身。今年夏天德州布利斯堡基地出了个22岁的美军士兵泰勒,他试图用M1A2坦克的数据换取俄罗斯公民身份,还没走出营房就被联邦调查局拎走。这种剧情要搁咱们镇上的棋牌室,说出去都没人信,但偏偏现实比小说还离谱。
其实,这类事儿哪国都不少见。去年国内曝出的侯某某案,说白了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精英叛变”。他原本是国防军工集团涉密岗位的人才,在美国访学时结识一个自称咨询顾问的雅各布——后者实际上就是美方特工。这段关系,从学术交流到技术探讨,再到每次1000美元的小恩小惠,最后发展到妻儿赴美时直接威胁软肋,一步步把侯某某拖进深渊。他八年间泄露绝密级文件2份、机密3份、秘密6份,有关多型武器装备性能参数。据说2016年他去美国参会,本有机会脱身,却还是继续为四名特工传递材料。有时候,人心这东西,比保险柜更难守住。
类似故事还有梁姓慈善家,多年来表面光鲜,其实一直帮境外势力窃取资料;据上海一家高校退休老师讲,上世纪90年代初也曾有同事因长期与境外机构接触,被发现带走实验数据副本,只不过那会儿信息化程度低,不像现在这么快就闹大动静。当年的保卫处主任私下感慨:“有些人穿皮鞋喝咖啡,看着正经,其实心思最花。”
不过,比这些精心策划更让人窝火的是那些稀里糊涂搞砸事情的新手。今年8月国家保密局通报三起案件,有个刚入职的小贺,把三本秘密级汇编随手交给保洁员处理。这堆资料差点流进废品站,要不是有人及时发现拦下来,现在恐怕早就在二道贩子的微信群转圈圈了。我姨夫以前做机关司机,总说一句话:“重要东西不能乱放,更不能交给不知道底细的人。”结果你看,这话应验得一点不差。
还有单位工程师拿完机密信封,在地铁口坐歇脚,一抬屁股忘记带走,从此文件消失无踪。一纸文档、一张U盘、小半盒硬盘,全成了系统性漏洞。有单位觉得体制外人员“不涉秘”,连基本培训都省略,结果物业阿姨趁打扫空挡偷拍三份涉秘材料卖给境外组织,据说净赚十三万块钱。“赚快钱”的路子千奇百怪,但终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技术发展也是双刃剑。我哥去年调研智能摄像头市场,说沿海不少商铺买便宜货,用默认密码连网,“只要你懂点门道,就能随便转镜头看港口情况。”今年7月国家安全部披露,小李写报告图省事,把核心数据扔AI软件分析,一夜之间信息全飞到了云端对岸;8月又爆出沿海商铺摄像头遭黑客操控连续拍港口动态。据深圳一家网络公司员工透露,他们曾受邀协助查找一批异常设备,“很多客户根本不知道后台密码改不了,就是摆设。”
社交平台也埋雷。有位同学毕业后进了一家研究所,自诩数字达人,下班喜欢用工作电脑刷社群,还开启自动下载功能。不巧碰上境外间谍在技术群组植入木马,他电脑安安静静地感染病毒,每周定期上传敏感数据。前两天吃饭聊起来,他还自嘲:“科技越发达,我妈越担心我‘脑袋瓜子’跟不上。”倒真是一语中的——工具再好,也架不住人的疏忽和侥幸心理作祟。
内部攻陷往往始于微末裂缝。不久前读《苏共高层纪实》,提及卡西亚诺夫从经济改革派逐渐滑向反对阵营,到后来成为西方媒体座上宾,再提供北极军事部署等情报,无非一步步削弱认同感,然后精准策反。从影视剧影响价值观,到现实中金钱诱惑、家庭压力,各种因素叠加,使部分年轻精英慢慢松动立场。一位北京高校教授私下评价:“学生思想活跃未必坏,但如果缺乏底线意识,很容易成为突破口。”
眼下国内已开始织紧全链条保护网,对所有可能泄露环节严格规范操作流程。“过去以为只有黑客可怕,现在明白内鬼才是真正棘手,”一位负责安全审查的老同志如是说。而且俄、美两国近期事件印证这一点:俄军不得不彻查内鬼,美陆军则强调任何内部威胁都会付出代价。在辽宁丹东,当地企业主聊天时提及邻近朝鲜边贸区常见可疑人员混迹市井,有经验的大爷总念叨一句土话,“墙倒众人推,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偶尔翻旧相册,会看到父亲年轻时在厂区值夜班照片。他总爱挂钥匙串,每晚巡逻完回来数钥匙声响亮清脆。“门锁再多,都抵不过守门人的警觉。”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只当玩笑,如今想来却格外贴切。在这个没有硝烟但危机四伏的新战场,大多数风险并非来自陌生敌意,而是在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意的一举一动之间悄然滋生——哪有什么铜墙铁壁,不过是一颗颗责任心、一道道不起眼的小规矩筑出来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央广网2025-08-07报道、《国家安全部案例通报》2025-07刊、《苏共高层纪实》等历史出版物,以及作者生活经历整理。
美港通证券-配资推荐-炒股配资知识-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