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五仲景在麻黄升麻汤的方证中提到“咽喉不利”,说明病位在咽喉部。“唾脓血”亦与肺及咽喉相关。大体说来,此方所治诸症,当不离咽喉和肺。有学者认为,“咽喉不利,唾脓血”为本方的核心症状,而这两个症状与现代医学“鼻后滴流(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咽囊炎表现形式极其相似。分泌物自鼻咽部滴流而下,其质稠浊黏滞,附着于咽或近上腭处,吸咯频作,唾之不尽,缠绵难除,伴痛或微痛,故鼻咽不爽,难受至极,此即“咽喉不利”;又因所感细菌、病毒之异,其量或多或少,其色或白或黄,或灰白或深褐,状如脓血,而病家每言为“痰”,实涕也;多兼口气臭秽,自知或他知,晨起尤甚,色质气味极似脓血,经口吸咯唾出,故称“唾脓血”。我的思考是,凡临床应用麻黄升麻汤时,当重视咽喉不利及唾脓血的症状。这应该是此方应用的眼目。此类症状多见于上呼吸道鼻咽部慢性感染之类的疾病。有学者通过收集麻黄升麻汤的现代医案,发现现代医家对麻黄升麻汤的临床运用重辨证而轻辨病。总结现代医家对本方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呼吸、消化、口腔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的病变等。应用最多的就是呼吸方面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气胸、肺结核等疾病;其次为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慢性肠炎、无菌性肠炎、痢疾、胃炎等。另外对口腔科的牙龈炎,牙龈出血,口疮,扁桃体炎等有效。也有不少医家认为厥阴病与现在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相似,如心性急躁、头昏、面烘、善太息、心悸或心跳急缓不一症状。并有医家报道用此方治疗此类疾病有效。
从临床来观察,麻黄升麻汤多用于治疗肺系病证及脾胃系病证,显然,这与麻黄升麻汤证肺热脾寒的病机是符合的。有学者总结现代医家应用麻黄升麻汤时,其主要症状为:畏寒、四肢欠温、神疲乏力、咽痛、口干、咳嗽、咳痰、胃纳差、大便溏薄、舌红、苔黄或白、或薄或腻、脉细、沉、弦等症。六为什么太阳病误下之后会出现麻黄升麻汤证呢?我的思考是,这或与病人本来就存在着于气血不足、阴阳素亏的体质相关。目前,这类的体质越来越多见,这源于国内多地经常发生雾霾,雾霾属于寒湿之邪,人生活在雾霾之中,受寒湿之邪侵袭,就容易导致正虚。且当雾霾出现时,男女老幼皆容易被寒湿所侵袭。进一步说,本来体虚,更兼外感,此时当扶正祛邪。若误用下法,则更伤其正,导致正气更虚,邪气内陷。
冬至期间要特别注意避寒就温,特别是“寒从足下生”,当注意温暖双足以防受寒。选择中医特此推出冬至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图片
若邪气偏盛,易见恶寒发热、头痛身困、晨起鼻咽部剧痛,唾涕黏稠,或白或黄或褐,唾出痛减等症,但鼻部症状不明显;若邪气偏轻,往往多无它苦,常以鼻咽处流涕难除,频唾不尽为主,多伴平素手足不温,纳差便溏,每易感冒而反复难愈。不管是邪气偏盛还是偏轻,若出现以上诸不适症状,都可及时应用麻黄升麻汤。我在临床观察到,麻黄升麻汤应用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固然与人群的体质变弱相关,亦与外感时滥用抗生素或寒凉药物导致表邪内陷相关。而且,不但在表邪内陷的早期可用此方。即如中下焦脾肾虚寒,而肺部痰热瘀邪留恋不去的重症患者亦可用此方。有学者提出,麻黄升麻汤通过清肺热、温脾阳、调肝阴,起到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今时疾病的病机远比仲景时代更复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不少人饮食不节,特别是过食肥甘厚腻以及大鱼大肉,导致痰浊内生;其二源于西医的治疗,特别是应用各种西药之后,虽然某些症状暂时得以缓解,但疾病未愈,正气受伤,邪气内陷于三阴,导致病机越来越复杂;其三源于各种折腾,包括熬夜,过食生冷、滥用暖气和空调等等,都会消耗正气,兼致外邪,导致在患病时易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病机。对于这类复杂病机所导致的疾病,仲景的麻黄升麻汤即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用方思路。我的思考是,此方在临床应用时可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既可原方应用,亦可辨证加减。若能善辨体质与主症,则完全可以在原方基础上灵活加减。比如,寒重阳郁者,重用麻黄、桂枝;热甚毒重者,增升麻、石膏、黄芩;脾阳虚、湿浊盛者,倍茯苓、白术、干姜;气血不足,抗病乏力,抵抗力低下者,以当归、白芍、玉竹、天冬、茯苓、白术为主,如此据证加减,随证治之,每多验效。
图片
其二,麻黄升麻汤所治多是迁延难愈之证,究其原因一是此类患者多为上热下寒、虚实并见之证,而另一方面医者对这些患者的辨证不准确,正如尤在泾所说:“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而虚实冷热亦复混淆不清矣;是以欲治其阴,必伤其阳,欲补其虚,必碍其实,故曰此为难治。”由此说,在其合乎此方的方证,则不必拘泥于必用小方,或用药少而精的原则,不要一味追求用药少(包括药味与药量),还是要“观其脉证,随证治之”,这样才能保证疗效最大化。其三,麻黄升麻汤亦可减味应用。比如,若病人没有明显的脾虚,即可除去温脾的理中汤;若没有水湿,亦可去掉利水的苓桂术甘汤。这样剩余药物可以用作热性肺每系疾病的常用方,比如肺萎、肺痈等,必要时亦可合千金苇茎汤,从而加强排脓化痰清热之功。临床应用麻黄升麻汤时,不妨从其组方来分析其功效,进而调节其药味。此方内含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多个经方,再加升麻、当归、玉竹、天冬、干姜而成。我的观点是,临床应用本方时,既可以再合其他药方,亦可以随证减去某个药方。仲景治病时往往活法圆机,有时病机复杂,则选择合方、复方,这为临床辨治错综复杂的病证提供了用方思路与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病时,一定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病证而调整用方。在病机较多时,合方即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其四,在临床应用麻黄升麻汤时,不必拘泥于肺系或脾系疾病。比如,有学者用此方治疗气郁化火,伤阴耗阳,神机不振型的抑郁症。其五,在临床治病时,一定要追本溯源,目的是精确定位病因病机,从而见微知著,制敌先机,从而减少误诊误治。而绝不可墨守成规,不辨体质、病情而一概只用一法或一方。对于因误诊误治而导致的坏病,亦当仔细分析误诊原因,不断总结,既可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又可提高医术,从而不致一误再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美港通证券-配资推荐-炒股配资知识-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